November 2014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品牌的面料

最近有很多品牌的主理人和用户围绕着“国产面料”与“进口面料”孰优孰劣,引申出如:”用进口面料做产品的是否在欺骗客户“,“使用进口面料做出来的产品的价格与价值是否相等”等命题,大家的讨论十分激烈。

其实,只要稍稍有点供应链从业背景的人,从面料供应链角度进行分析,就不难得出答案了。下面直接进入主题:

1、面料生产到底哪家强?(进口PK国产)

面料的品质,量化细分以后,无非取决于这样几个关键因素:
1、纱材,2、纺纱,3、坯布织造,4、染色,5、尾整定型,6、后段加工。

其中:纱材、染剂、助剂属于原料。
先说染剂:染剂肯定是Dystar, Huntsman 这类外国公司要牛逼,毕竟化工类产品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
同样,助剂也肯定离不开 Dupont Invista daikin 这几家大牛。
以上原料,国内外的大品牌几乎都是指定使用。

其次是纱材:
从产地上来看,天然纤维类的:如羊绒、棉、蚕丝、麻等,中国都有品质不错的原产地。没必要一味去追求进口,如大家不懈追求的埃及棉,澳毛等。新疆也有很好的棉花;澳洲羊毛羊绒也不一定比我们的好到哪儿去。
而且,很多大品牌为了节省成本,也因为产量原因,几乎都是从巴基斯坦、印度等国进口棉花!
化学长丝纤维类国内就没法比了,离我们最近的一定是台湾好,现在签了了ECFA协议后,成本也进一步降低了。( 台湾有个王永庆,了解一下他是干嘛的就知道了。)

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点,就是加工工艺了:
纺纱(或喷丝)这个对面料的成型至关重要,张力、捻度、回潮等等参数,不能有一点点的失控,最重要的是,品质是否稳定。
坯布织造:织造的关键在于机器和管理水平,国内工厂财大气粗是不争事实,美德日的最新设备都是买买买,中国也有几千年的纺织经验了,国内的纺纱厂,坯布厂,还是有很多挺不错的。
染整加工:在国内,除了少数几家国企背景的大厂外,工艺水平高的基本都是台资、日资背景企业。影响染整加工的最主要原因主要是技术积淀和管理水平而不在机台设备有多么先进。很多公司去看厂,听到工厂负责人说某某机台是日本的德国的,就下单了,这样是风险很大的。因为某些工艺,必须经过十几年的技术沉淀(老罗称之为“工匠精神”),同样的温度曲线、同样的染剂,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比较讽刺的是,日本、台湾的很多著名企业,普遍都是70年代的老机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机台上做微创新,改进一个滚轮、增加一个刀片等等。

看完以上的文字,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国找工厂,用进口的原材料,就能做出来非常好品质的产品了? —— 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为什么大家不都这么去做呢?决定因素是“订单数量”:
我先谈谈上述几个关键工艺在国内工厂的一般最小起订量(MOQ),你们就大概懂了:
1、纱线 MOQ 1000KG
2、坯布织造 MOQ 5000~10000M/布种(取决于织造工艺难度)
3、染整 (梭织类) MOQ 长车 2000~3000M/色 ,缸染 1000M/色
               (针织类) MOQ 300KG/色
以上MOQ只针对我上诉提及的工厂,不涉及国内其他中小工厂,也不涉及到特殊布种、纱材。

所以,很多国内的小品牌可以搞定针织品类,(300KG不算很大的数量),但是却搞不定梭织品类。就算用工厂现坯做染色,一个颜色做2000米以上(最少)计算,等于一个颜色做1200件成衣了;(且不提及现在很多品牌使用的面料都在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所以大家的解决方法,只有唯一的:现货布行!

有没有感觉槽点来了呢?“呵” ~ “呵”
2、用现货布,大家到底怎——么不开心?
大家都觉得现货面料不稳定,怎么不稳定?以受害者的角度,从供应链分析下,看看是怎么影响生产的:
1、最普遍的问题:
(1)短码,无论针织梭织,现货大都短码,尤其是那些价格低的产品,提醒大家一定得注意了。
(2)缩水,针织面料,可能会去到10%,梭织面料可能去到8%,也就是说,工艺上,缺少了一道定型。不是他们忘了做,而是故意不做,做了定型面料会回缩,卖不到钱了。短码+缩水,面料行赚的盆满钵满。
注:大家不要用中大“泰森布行”的面料,上述两个问题,都有存在(血与泪的教训)。
(3)布疵,由于工厂大都缺少验布机,出货前,又无法去工厂查货,那么就只能听天由命。碰到降等布和B级品,就等着做好了成衣去挑布疵吧。(市场价格,约2.5~3元/件)。
(4)色差,这个问题是没救的,除非你能接受褪色洗水,否则……
(5)色牢度,色牢度敢给你承诺3级的,少之又少,基本上只有2级左右。

2、现货面料品质如何:
大多数现货面料,都是用比较差的坯布,用比较差的染化料,做出来的。
很多现货面料都是降级布,从工厂收1~2块一米,转手卖给你10~20元/米。
常见的现货面料,都缺少标准的前处理和后整定型。

3、国内现货面料市场没有好的?
有的!别高兴! 因为——很贵!
我们合作的国内的现货面料供应商的品质,都是经过验证的和测试的,色牢、色差、疵点、缩水率都是有约束的,这里不一一赘述,有兴趣的可以私信或微信我。

所以,在起订量达不到高品质要求、现货市场又找不到好品质的供应,国内很多品牌,都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市场。
这不是这些品牌吃饱了没事做,也不是他们像“达芬奇“这类无量厂商一样利用这个来镶金镀银,确实是唯一选择。

3、敏感话题,进口面料?产地?
(1)面料的开发(订单类)
日本:日本是一个迷你(小)国家,任何事情都很迷你(小)!国内一般做面料57/58”的幅宽,日本人做就变成了30/31“,国内的染色起订量2000米/色,日本可能就变成了500米/色。但是开发周期很长,面料也很贵。很多市场地位没有那么高的品牌,可能就用不起了。
韩国:韩国和中国相比,真的没有什么技术优势!韩国能做的,中国都能做,而且起订量不低!
台湾:台湾产品也不错,只是和中国太近了,很多人瞧不起而已。其实技术实力仅仅屈居日本之下。
其他:纵观亚洲:东南亚几个国家现在也开始做染整了,大都是中资、日资、台资企业。工人的技术积淀非常浅,除非是成本要求十分严格,大家谨慎考虑。

(2)面料的直接采购(现货类)
亚洲做现货做的比较好的,比较正规的,也只有日本了。
那么日本的现货到底如何呢?
日本进口的东西,纱材、坯布、燃料、助剂不一定是日本国内的(对于日本来讲,国内的比国外的好)。染整也不一定在国内完成,因为染整是一个污染比较严重的环节,日本对环保要求很高,所以日本面料厂越来越少。但是正规的公司,在国外都有开厂,日本人是十分严谨的,一定都有课长及以上级别的技术在工厂,所以,管理方面是可靠的。所以,面料的品质,还是要比国内现货,高了好几个档次,这是秒杀的。

但是,要提醒品牌的是,必须跟正规的代理商拿货,进口需让他们提进口单证,原产地说明等等证件。

最后一点,补脑时间。
看了这么久,可能很多人已经睡着了。(太枯燥了)。

那么面料到底怎么判定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同一块面料,A说好,B说不好,没有量化标准,喷子们还是会喷。怎么办?
介绍几个量化评判的方法:
1、色牢度,色牢度可以很大程度上反应染整的工艺好坏,如果色牢度不行,产品又不是玩洗水的,那么就不用想,面料肯定不太好了。
2、色差,另一个反应染整工艺的,就是色差的控制,很多人没有如分光仪类的专业电脑对色设备,买一个灰度卡(我们常说的国标多少级),对一对,边中至少4~5,头尾至少4~5,缸差至少4级以上,才算及格。
3、经纬密度均匀,反映坯布织造和定型的工艺,面料的经向和纬向的纱线,是否间隔均匀?克重是否边中,头尾一致?反映了这个面料的织造水平。也同时反映了原料、纺纱工艺是否良好。

其余如面料的色光、颜色、手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要求:
1、色光:无法说什么样的色光就是品质好的,看用途,有些品牌需要纱材暗淡一些,哑光一些,不要太反光,有些品牌需要亮一点,反光,做很重的压光,也有。
2、手感:无法判定什么样的手感就是高档的,有些场合需要软,有些场合需要硬,因产品而异。
3、颜色:你不喜欢的颜色,肯定还有人喜欢。
4、价格:不一定价格高的东西,就一定高档,看适不适合。

结论:
1、国内的工厂能够做高品质的面料,只要你有量
2、国内的现货采购需谨慎,心态要好
3、进口的面料,要找合适的,不要一味求贵

品牌最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价值,价格并不能代表一切。不能说高价格的东西就是忽悠人,价值不仅仅承载了成本,还包括了非常多其他的东西。

洪毅
微信号:imarshall
www.hyteks.com
2014.11.15

 […]